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所述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润滑脂柱塞泵、润滑马达、柱塞泵泵油管、缓冲分配器、油路管和润滑脂点,所述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油路电磁阀、PLC、信号线和人机交互装置;所述油路传感器、油路电磁阀、人机交互装置和润滑马达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PLC连接;所述油路传感器和油路电磁阀固定于所述油路管上,通过在油路管上设置高灵敏传感器,做到了实时监控,采集的信息反馈到PLC,当有任何异常情况时,人机交互装置就会自动发出警告,每根油管由电磁阀的启闭来控制供油,保证供油压力和供油可靠。
公开号:CN214332268U
申请号:CN202120163289.4U
申请日:2021-01-2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刘东章;蒋金宝;刘金岭;李成军;周卫鸣;胡树国;刘博文;邹晓楠;梁明月;明晓峰;张镖;李彩萌;渠进涛
申请人: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Sinopec Shengli Offshore Drilling Co;
IPC主号:F16N7-3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移动设施自动化机械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
[n0002] 当前陆地油气资源日益减少,各国都在加速推进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海洋钻井平台当仁不让成为了走向海洋、探索海洋的重要装备,目前海上钻井平台有千余条,海上钻井平台上设备众多,润滑脂点繁多,如顶驱、绞车、铁钻工等,少则几个,多则上百个润滑脂点,目前而这些设备还停留在手动人工加脂的水平,存在效率低下,占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润滑质量不能可靠保证等诸多弊端。特别是高空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与当代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研制一种自动智能润滑装置实现设备的自动智能润滑势在必行。
[n0003] 如专利号为201721789178.4公开的海上平台微生物调驱用柱塞泵柱塞润滑系统,油箱、集油槽和回流管线;所述油箱置于柱塞泵上;所述集油槽设在柱塞的正下方;所述油箱的上表面设有添加润滑油的加油口;油箱的底部设有使润滑油滴到柱塞表面的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上连接有注油结构,所述注油结构设在柱塞的正上方;在集油槽的底部设有溢流口,在油箱上设有回流口,所述回流管线的一端通过溢流口与集油槽连接,回流管线的另一端通过回流口与油箱连接;在所述回流管线上,设有过滤器,通过在柱塞泵的移动柱塞单元上增加润滑系统实现对设备的润滑操作,但是由于缺少传感器,并不能实时将设备的状态反馈以提醒操作人员,且缺少了自动控制油泵对设备进行注入润滑脂的操作,可能会造成设备因为缺少润滑脂从而产生磨损,不能实现操作的自动化和减少操作人员工作负担。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n0006] 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所述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润滑脂柱塞泵、润滑马达、柱塞泵泵油管、缓冲分配器、油路管和润滑脂点,所述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油路电磁阀、PLC、信号线和人机交互装置;
[n0007] 所述油路传感器、油路电磁阀、人机交互装置、缓冲分配器和润滑马达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PLC连接,所述润滑脂柱塞泵由所述润滑马达驱动,所述润滑脂柱塞泵入口端与所述油脂储存箱连接且出口端与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连接,所述缓冲分配器的入口端与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连接,所述缓冲分配器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连接,所述油路传感器和油路电磁阀固定于所述油路管上,所述油路管末端设置有将润滑脂排出的所述润滑脂点,所述润滑脂点与待润滑结构接触连接。
[n0008] 优选的,所述缓冲分配器包括外罩、分流核、弹簧、输送螺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齿轮马达,所述外罩的入口端与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连接,所述外罩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连接,所述分流核贴合填充于所述外罩内部且与所述外罩形成多条均匀的油路通道,多条所述油路通道形成圆形,所述油路通道与所述外罩出口端的多条通路一一对应,所述弹簧和输送螺杆沿所述油路通道中轴线活动设置,所述弹簧顶端与所述外罩形成卡位结构且底端与所述输送螺杆形成卡位结构,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齿轮马达设置于所述外罩底部,每根所述从动齿轮轴顶部贯穿所述外罩底部与对应的输送螺杆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轴底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马达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
[n0009] 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轴底部设置有电控转轴装置,所述电控转轴装置包括外齿轮、轴承、轴承棘齿、转轴卡环、卡环铁珠、电磁铁和齿轮轴转轴;
[n0010] 所述外齿轮、轴承、轴承棘齿和转轴卡环均为环状且同轴设置,所述外齿轮外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且内部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棘齿与所述轴承内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转轴卡环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转轴卡环外表面设置有楔型的卡环珠槽,所述卡环珠槽底端面为坡面,所述卡环珠槽内侧高于外侧,所述卡环珠槽内设置有卡环铁珠,所述转轴卡环内部与所述齿轮轴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轴转轴上部与所述输送螺杆固定连接且底端与电磁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连接有信号线。
[n0011] 优选的,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还设置有溢流支路管,所述溢流支路管通过直动溢流阀与所述油脂储存箱连接,所述油脂储存箱、直动溢流阀、润滑脂柱塞泵和马达固定于防爆箱内。
[n0012] 优选的,所述油路管外包裹有防冻罩。
[n0013] 优选的,所述防冻罩材质为聚乙烯。
[n0014]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所述触摸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于PLC。
[n0015] 优选的,所述触摸显示屏、声光警报器和PLC固定于电控箱上。
[n001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n0017] 在油路管上设置高灵敏传感器,对油压、流量等参数实时监控,采集的信息反馈到PLC,当有任何异常情况时,人机交互装置就会自动发出警告,提示运行操作人员进行检查排除问题;此装置采用高压柱塞泵作为润滑脂的输送单元,经油管输送到各润滑脂点,每根油管由电磁阀的启闭来控制供油,保证供油压力和供油可靠。
[n0018] 缓冲分配器的设置一方面将单一油路的润滑脂均分到每个需要润滑部位的油路管,实现了润滑油脂的统一调配,且在润滑脂发生阻塞等情况导致油管路压力升高时,可以有效地缓冲以释放压力,保证了供油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n0019] 通过设置电控转轴装置,可以实现在缓冲分配器内部对单个油路的开关操作,集成化程度高,容易操作,增加了润滑油管路的安全系数。
[n0020] 通过设置直动溢流阀,当压力过高时可通过溢流阀返回油脂储存箱,保证了管道润滑脂输送的安全性,防爆箱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
[n0021] 通过设置于油路管外的防冻罩,可以防止管路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润滑脂形成阻塞,导致待润滑零件无法润滑的情况。
[n0022] 通过设置人机交互装置可以使操作人员更易操作,且声光报警器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醒操作人员。
[n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2为缓冲分配器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3为从动齿轮轴转轴结构示意图。
[n0026] 图中:1-油脂储存箱,2-润滑马达,3-润滑脂柱塞泵,4-溢流支路管,41-直动溢流阀,5-防爆箱,6-油路管,7-缓冲分配器,71-外罩,72-分流核,73-弹簧,74-输送螺杆,75-主动齿轮,76-油路通道,77-从动齿轮轴,771-外齿轮,772-轴承,773-轴承棘齿,774-转轴卡环,775-卡环铁珠,776-卡环珠槽,777-电磁铁,778-齿轮轴转轴,78-齿轮马达,8-润滑脂点,9-待润滑结构,10-PLC,11-信号线,12-声光报警器,13-触摸显示屏,14-油路传感器,15-油路电磁阀,16-电控箱,17-柱塞泵泵油管,18-防冻罩。
[n0027]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n0028] 实施例一
[n0029] 参照图1所示,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1、润滑脂柱塞泵3、润滑马达2、柱塞泵泵油管17、缓冲分配器7、油路管6和润滑脂点8,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PLC10、信号线11和人机交互装置;
[n0030] 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人机交互装置、缓冲分配器7和润滑马达2通过信号线11与PLC10连接;润滑脂柱塞泵3由润滑马达2驱动,润滑脂柱塞泵3入口端与油脂储存箱1连接且出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缓冲分配器7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缓冲分配器7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油路传感器14和油路电磁阀15固定于油路管6上,油路管6末端设置有将润滑脂排出的润滑脂点8,润滑脂点8与待润滑结构9接触连接。
[n0031]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
[n0032] PLC10电路开启后检索油路传感器14,油路传感器14将油路管6内部润滑脂的温度和压力经信号线11反馈给PLC10,然后PLC10判断是否需要给待润滑结构9供给润滑脂,如果需要,将信号传送给人机交互装置,经操作人员判断后将信息反馈给PLC10,PLC10再将信号发送给润滑电机、缓冲分配器7和油路电磁阀15,润滑电机启动,缓冲分配器7和右路电磁阀的开关开启,然后润滑电机带动润滑脂柱塞泵3将润滑脂从油脂储存箱1泵入柱塞泵泵油管17,然后润滑脂进入缓冲分配器7并被分流至需要润滑脂的油路管6并最终流入待润滑结构9。
[n0033] 在油路管6上设置高灵敏传感器,对油压、流量等参数实时监控,采集的信息反馈到PLC10,当有任何异常情况时,人机交互装置就会自动发出警告,提示运行操作人员进行检查排除问题;此装置采用高压柱塞泵作为润滑脂的输送单元,经油管输送到各润滑脂点8,每根油管由电磁阀的启闭来控制供油,保证供油压力和供油可靠。
[n0034] 实施例二
[n0035]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1、润滑脂柱塞泵3、润滑马达2、柱塞泵泵油管17、缓冲分配器7、油路管6和润滑脂点8,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PLC10、信号线11和人机交互装置;
[n0036] 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人机交互装置、缓冲分配器7和润滑马达2通过信号线11与PLC10连接;润滑脂柱塞泵3由润滑马达2驱动,润滑脂柱塞泵3入口端与油脂储存箱1连接且出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缓冲分配器7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油路传感器14和油路电磁阀15固定于油路管6上,油路管6末端设置有将润滑脂排出的润滑脂点8,润滑脂点8与待润滑结构9接触连接。
[n0037] 缓冲分配器7包括外罩71、分流核72、弹簧73、输送螺杆74、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外罩71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所述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分流核72贴合填充于外罩71内部且与外罩71形成多条均匀的油路通道76,多条油路通道76形成圆形,油路通道76与外罩71出口端的多条通路一一对应,弹簧73和输送螺杆74沿油路通道76中轴线活动设置,弹簧73顶端与外罩71形成卡位结构且底端与输送螺杆74形成卡位结构,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设置于外罩71底部,每根从动齿轮轴77顶部贯穿外罩71底部与对应的输送螺杆74固定连接,从动齿轮轴77底部与主动齿轮75啮合连接,齿轮马达78与主动齿轮75连接。
[n0038] 缓冲分配器7工作原理:
[n0039] 润滑脂经外罩71入口进入缓冲分配器7,被分流核72均匀分配至每一个油路通道76,然后在输送螺杆74的带动下经由外罩71底部的出口进入油路管6,当油路管6内部发生阻塞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油路管6不通畅,此时油路管6内部的压力升高,无法进一步输入润滑脂,外罩71底部的出口处压力升高,将出口处的润滑脂向内挤压,使得输送螺杆74受压向上运动,挤压上方的弹簧73,弹簧73受力产生弹性形变积蓄弹性势能,缓冲了油路管6内部的压力变动,当外部压力消除,弹簧73恢复原有状态,释放弹性势能。
[n0040] 缓冲分配器7的设置一方面将单一油路的润滑脂均分到每个需要润滑部位的油路管6,实现了润滑油脂的统一调配,且在润滑脂发生阻塞等情况导致油管路压力升高时,可以有效地缓冲以释放压力,保证了供油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n0041] 实施例三
[n0042]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1、润滑脂柱塞泵3、润滑马达2、柱塞泵泵油管17、缓冲分配器7、油路管6和润滑脂点8,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PLC10、信号线11和人机交互装置;
[n0043] 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人机交互装置、缓冲分配器7和润滑马达2通过信号线11与PLC10连接;润滑脂柱塞泵3由润滑马达2驱动,润滑脂柱塞泵3入口端与油脂储存箱1连接且出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缓冲分配器7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油路传感器14和油路电磁阀15固定于油路管6上,油路管6末端设置有将润滑脂排出的润滑脂点8,润滑脂点8与待润滑结构9接触连接。
[n0044] 缓冲分配器7包括外罩71、分流核72、弹簧73、输送螺杆74、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外罩71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所述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分流核72贴合填充于外罩71内部且与外罩71形成多条均匀的油路通道76,多条油路通道76形成圆形,油路通道76与外罩71出口端的多条通路一一对应,弹簧73和输送螺杆74沿油路通道76中轴线活动设置,弹簧73顶端与外罩71形成卡位结构且底端与输送螺杆74形成卡位结构,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设置于外罩71底部,每根从动齿轮轴77顶部贯穿外罩71底部与对应的输送螺杆74固定连接,从动齿轮轴77底部与主动齿轮75啮合连接,齿轮马达78与主动齿轮75连接。
[n0045] 从动齿轮轴77底部设置有电控转轴装置,电控转轴装置包括外齿轮771、轴承772、轴承棘齿773、转轴卡环774、卡环铁珠775、电磁铁777和齿轮轴转轴778;
[n0046] 外齿轮771、轴承772、轴承棘齿773和转轴卡环774均为环状且同轴设置,外齿轮771外部与主动齿轮75啮合连接且内部与轴承772固定连接,轴承棘齿773与轴承772内部固定连接且与转轴卡环774外表面滑动连接,转轴卡环774外表面设置有楔型的卡环珠槽776,卡环珠槽776底端面为坡面,卡环珠槽776内侧高于外侧,卡环珠槽776内设置有卡环铁珠775,转轴卡环774内部与齿轮轴转轴778固定连接,齿轮轴转轴778上部与输送螺杆74固定连接且底端与电磁铁777固定连接,电磁铁777连接有信号线11。
[n0047] 电控转轴装置工作原理:
[n0048] 电控转轴装置是通过电控制齿轮轴转轴778从而控制输送螺杆74来实现对每一条油路通道76的控制;
[n0049] 电磁铁777未通电的时候,由于卡环珠槽776底端面为坡面,卡环铁珠775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至卡环珠槽776最外端,并与轴承棘齿773和转轴卡环774形成卡位结构,当主动齿轮75转动的时候,外齿轮771由于与主动齿轮75啮合也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轴承772、轴承棘齿773、卡环铁珠775、转轴卡环774和齿轮轴转轴778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输送螺杆74转动,将润滑脂输送入对应的油路管6;
[n0050] 电磁铁777通电的时候,电磁铁777将卡环铁珠775吸至卡环珠槽776内部,轴承棘齿773和转轴卡环774发生滑动,不能形成卡位,进而断开了主动齿轮75和齿轮轴转轴778的转动联动关系,输送螺杆74不发生转动,润滑脂无法进入该油路管6。
[n0051] 通过设置电控转轴装置,可以实现在缓冲分配器7内部对单个油路的开关操作,集成化程度高,容易操作,增加了润滑油管路的安全系数。
[n0052] 实施例四
[n0053]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1、润滑脂柱塞泵3、润滑马达2、柱塞泵泵油管17、缓冲分配器7、油路管6和润滑脂点8,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PLC10、信号线11和人机交互装置;
[n0054] 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人机交互装置、缓冲分配器7和润滑马达2通过信号线11与PLC10连接;润滑脂柱塞泵3由润滑马达2驱动,润滑脂柱塞泵3入口端与油脂储存箱1连接且出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缓冲分配器7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油路传感器14和油路电磁阀15固定于油路管6上,油路管6末端设置有将润滑脂排出的润滑脂点8,润滑脂点8与待润滑结构9接触连接。
[n0055] 缓冲分配器7包括外罩71、分流核72、弹簧73、输送螺杆74、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外罩71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所述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分流核72贴合填充于外罩71内部且与外罩71形成多条均匀的油路通道76,多条油路通道76形成圆形,油路通道76与外罩71出口端的多条通路一一对应,弹簧73和输送螺杆74沿油路通道76中轴线活动设置,弹簧73顶端与外罩71形成卡位结构且底端与输送螺杆74形成卡位结构,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设置于外罩71底部,每根从动齿轮轴77顶部贯穿外罩71底部与对应的输送螺杆74固定连接,从动齿轮轴77底部与主动齿轮75啮合连接,齿轮马达78与主动齿轮75连接。
[n0056] 从动齿轮轴77底部设置有电控转轴装置,电控转轴装置包括外齿轮771、轴承772、轴承棘齿773、转轴卡环774、卡环铁珠775、电磁铁777和齿轮轴转轴778;
[n0057] 外齿轮771、轴承772、轴承棘齿773和转轴卡环774均为环状且同轴设置,外齿轮771外部与主动齿轮75啮合连接且内部与轴承772固定连接,轴承棘齿773与轴承772内部固定连接且与转轴卡环774外表面滑动连接,转轴卡环774外表面设置有楔型的卡环珠槽776,卡环珠槽776底端面为坡面,卡环珠槽776内侧高于外侧,卡环珠槽776内设置有卡环铁珠775,转轴卡环774内部与齿轮轴转轴778固定连接,齿轮轴转轴778上部与输送螺杆74固定连接且底端与电磁铁777固定连接,电磁铁777连接有信号线11。
[n0058] 柱塞泵泵油管17还设置有溢流支路管4,溢流支路管4通过直动溢流阀41与油脂储存箱1连接,油脂储存箱1、直动溢流阀41、润滑脂柱塞泵3和马达固定于防爆箱5内。
[n0059] 通过设置直动溢流阀41,当压力过高时可通过溢流阀返回油脂储存箱1,保证了管道润滑脂输送的安全性,防爆箱5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
[n0060] 实施例五
[n0061]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1、润滑脂柱塞泵3、润滑马达2、柱塞泵泵油管17、缓冲分配器7、油路管6和润滑脂点8,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PLC10、信号线11和人机交互装置;
[n0062] 油路传感器14、油路电磁阀15、人机交互装置、缓冲分配器7和润滑马达2通过信号线11与PLC10连接;润滑脂柱塞泵3由润滑马达2驱动,润滑脂柱塞泵3入口端与油脂储存箱1连接且出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缓冲分配器7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油路传感器14和油路电磁阀15固定于油路管6上,油路管6末端设置有将润滑脂排出的润滑脂点8,润滑脂点8与待润滑结构9接触连接。
[n0063] 缓冲分配器7包括外罩71、分流核72、弹簧73、输送螺杆74、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外罩71的入口端与柱塞泵泵油管17连接,所述外罩71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6连接,分流核72贴合填充于外罩71内部且与外罩71形成多条均匀的油路通道76,多条油路通道76形成圆形,油路通道76与外罩71出口端的多条通路一一对应,弹簧73和输送螺杆74沿油路通道76中轴线活动设置,弹簧73顶端与外罩71形成卡位结构且底端与输送螺杆74形成卡位结构,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轴77和齿轮马达78设置于外罩71底部,每根从动齿轮轴77顶部贯穿外罩71底部与对应的输送螺杆74固定连接,从动齿轮轴77底部与主动齿轮75啮合连接,齿轮马达78与主动齿轮75连接。
[n0064] 从动齿轮轴77底部设置有电控转轴装置,电控转轴装置包括外齿轮771、轴承772、轴承棘齿773、转轴卡环774、卡环铁珠775、电磁铁777和齿轮轴转轴778;
[n0065] 外齿轮771、轴承772、轴承棘齿773和转轴卡环774均为环状且同轴设置,外齿轮771外部与主动齿轮75啮合连接且内部与轴承772固定连接,轴承棘齿773与轴承772内部固定连接且与转轴卡环774外表面滑动连接,转轴卡环774外表面设置有楔型的卡环珠槽776,卡环珠槽776底端面为坡面,卡环珠槽776内侧高于外侧,卡环珠槽776内设置有卡环铁珠775,转轴卡环774内部与齿轮轴转轴778固定连接,齿轮轴转轴778上部与输送螺杆74固定连接且底端与电磁铁777固定连接,电磁铁777连接有信号线11。
[n0066] 柱塞泵泵油管17还设置有溢流支路管4,溢流支路管4通过直动溢流阀41与油脂储存箱1连接,油脂储存箱1、直动溢流阀41、润滑脂柱塞泵3和马达固定于防爆箱5内。
[n0067] 油路管6外包裹有防冻罩18。
[n0068] 防冻罩18材质为聚乙烯。
[n0069] 人机交互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13和声光报警器12,触摸显示屏13和声光报警器12分别通过信号线11连接于PLC10。
[n0070] 触摸显示屏13、声光警报器和PLC10固定于电控箱16上。
[n0071] 通过设置于油路管6外的防冻罩18,可以防止管路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润滑脂形成阻塞,导致待润滑零件无法润滑的情况;通过设置人机交互装置可以使操作人员更易操作,且声光报警器12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醒操作人员。
[n0072]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控制系统和油脂注入系统,所述油脂注入系统包括油脂储存箱、润滑脂柱塞泵、润滑马达、柱塞泵泵油管、缓冲分配器、油路管和润滑脂点,所述数据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传感器、油路电磁阀、PLC、信号线和人机交互装置;
所述油路传感器、油路电磁阀、人机交互装置、缓冲分配器和润滑马达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PLC连接;所述润滑脂柱塞泵由所述润滑马达驱动,所述润滑脂柱塞泵入口端与所述油脂储存箱连接且出口端与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连接,所述缓冲分配器的入口端与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连接,所述缓冲分配器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连接,所述油路传感器和油路电磁阀固定于所述油路管上,所述油路管末端设置有将润滑脂排出的所述润滑脂点,所述润滑脂点与待润滑结构接触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分配器包括外罩、分流核、弹簧、输送螺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齿轮马达;所述外罩的入口端与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连接,所述外罩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条通路并分别与对应的油路管连接,所述分流核贴合填充于所述外罩内部且与所述外罩形成多条均匀的油路通道,多条所述油路通道形成圆形,所述油路通道与所述外罩出口端的多条通路一一对应,所述弹簧和输送螺杆沿所述油路通道中轴线活动设置,所述弹簧顶端与所述外罩形成卡位结构且底端与所述输送螺杆形成卡位结构,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和齿轮马达设置于所述外罩底部,每根所述从动齿轮轴顶部贯穿所述外罩底部与对应的输送螺杆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轴底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马达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轴底部设置有电控转轴装置,所述电控转轴装置包括外齿轮、轴承、轴承棘齿、转轴卡环、卡环铁珠、电磁铁和齿轮轴转轴;
所述外齿轮、轴承、轴承棘齿和转轴卡环均为环状且同轴设置,所述外齿轮外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且内部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棘齿与所述轴承内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转轴卡环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转轴卡环外表面设置有楔型的卡环珠槽,所述卡环珠槽底端面为坡面,所述卡环珠槽内侧高于外侧,所述卡环珠槽内设置有卡环铁珠,所述转轴卡环内部与所述齿轮轴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轴转轴上部与所述输送螺杆固定连接且底端与电磁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连接有信号线。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泵油管还设置有溢流支路管,所述溢流支路管通过直动溢流阀与所述油脂储存箱连接,所述油脂储存箱、直动溢流阀、润滑脂柱塞泵和马达固定于防爆箱内。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管外包裹有防冻罩。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罩材质为聚乙烯。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装置包括触摸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所述触摸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于PLC。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显示屏、声光警报器和PLC固定于电控箱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090925Y|2008-07-23|开式齿轮润滑机
CN203248452U|2013-10-23|液压控制系统
CN103738872B|2016-01-20|隔爆型液压泵站与无极绳连续牵引车集控综合装置
CN102354141A|2012-02-15|矿用煤层压裂远程控制系统
CN107200271B|2019-08-09|一种吊车钢丝绳全绳润滑一体机
CN214332268U|2021-10-01|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
CN210219262U|2020-03-31|集中智能润滑与轴承监测系统
CN204791756U|2015-11-18|油气井控装备透明教学系统
CN106704193B|2019-02-01|螺杆式电动空压机组节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033720A|2014-09-10|智能控制润滑油泵
CN208683586U|2019-04-02|煤仓综合管理系统
CN209502034U|2019-10-18|一种新型手扶式轨道扣件涂油设备
CN105222658B|2017-02-01|反坦克火箭弹切割机
CN203018156U|2013-06-26|卧式破渣机
CN110469762A|2019-11-19|一种干油润滑系统
CN105843100A|2016-08-10|一种煤矿井下自动排水控制系统
CN208644084U|2019-03-26|一种车床自动送料机
CN106638809A|2017-05-10|一种恒压变频水泵多路供水控制系统
CN102979892B|2015-12-23|开式齿轮润滑装置及润滑工艺
CN111578113A|2020-08-25|一种适用于钻机天车的智能集中干油润滑系统
CN206092393U|2017-04-12|偏心回转摆动混输泵组油气混输增压撬
CN110644584A|2020-01-03|一种铁路智能真空卸污系统
CN112113126B|2021-09-28|堆料机、取料机及装船机智能润滑系统
CN211202052U|2020-08-07|一种地下矿山井下涌水自动抽排水管控系统
CN203716946U|2014-07-16|撬装式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63289.4U|CN214332268U|2021-01-21|2021-01-21|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CN202120163289.4U| CN214332268U|2021-01-21|2021-01-21|一种海上钻井平台钻机智能润滑系统|
[返回顶部]